在生儿育女这件事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觉悟。当你发现越来越多的新世代孕妈拍着写真购着物,甚至早早为产后恢复、医疗美容做起功课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相反,她们可能才是思考最通透的一届“英雄妈妈”。在这些让“妈妈的妈妈”们大跌眼睛的消费行为背后,既有中国女性生育观的成长与进化,也藏着“新世代妈妈经济”的崛起信号。
“新世代孕妈”,为什么更快乐?
如果你留意过社交媒体上的“新世代孕妈”,很容易找到大把的乐观主义者:她们热衷于留住孕期的影像记录,分享母婴产品的使用心得并相互拔草,就像过“11.11”一样面对整个孕期。
这份快乐并非“无知者无畏”,而更符合罗曼罗兰对英雄主义的定义:即,“认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曾有媒体专门采访过一批95后妈妈,她们几乎都在怀孕后很快完成从少女到妈的身份切换。当然期间伴随着深刻的思考:比如理性审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时间与责任感的权衡;消费观念的转变与持家意识的觉醒。
总之,生育是她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就像95后妈妈毛毛所说,“选择做母亲,肯定要放弃一些东西”。
不过与“上一代孕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所不同,新世代孕妈们更乐于探索新的平衡:她们能够义无反顾的处理好“必要的放弃”,同时也在尽可能挽回那些“不必要的放弃”。
独立创业者Even的做法很有代表性。她在事业上升期生下了第三个宝宝,并迅速晋升为“精英宝妈”:产后奶水不够时,Even通过天猫国际找到英国女性健康科技Elvie推出的吸奶器。为了解决孩子哭闹问题,她重金购入美国品牌4 moms的电动儿童摇椅,凭借这款能模仿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感觉的“神器”解放了自己的工作时间。
在Even身上,你能看到新世代孕妈身上的勇气和智慧。她们没有轻易被烦躁情绪打倒,更不愿意把育儿与事业置于完全的对立面。遇到问题时,亦不会盲目听信所谓的“民间偏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专业的电商平台与母婴社区。
为什么新世代孕妈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表现出远超“老一辈妈妈”的老练和从容?
我倾向于用“生育观念”视角来理解这个变化:
以60后、70后为代表的妈妈遵循着传统的粗犷式生育观,她们几乎是在“无独立思考”的状态下随大流完成了孕育。
曾有一个专门折射60后、70后育儿观的对话梗:
60后说,“为什么要计划生育,孩子要有哥哥弟弟。”
70后却说,“还是生一个好,轻松活到老。”
可见,这个时期的育儿观念停留在非常浅层的阶段,母亲们全然没有把“个人感受”作为关注重点。
80后孕妈更像是时代夹缝里的思考者,她们逐渐有了“自我关怀”与“自我取悦”的意识,却有不少人因此陷入了类似“夏娃”的苦恼当中。一些深入的育儿思想被认为是“矫情”,科学的孕产诉求也往往得不到回应。
80后人类学博士淡豹女士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所以她的作品中经常以独立女性视角审视家庭、生育、自我价值实现间的矛盾所在。她还在一档节目中谈过对“人造子宫”的哲学思考,折射出这代孕妈独有的思辨精神。
到了90、95后,新世代孕妈们的生育观吸取了上两代妈妈的经验谈,又借助互联网信息工具拥有了更系统、多样化的认知。在育儿观念上,她们的“权衡利弊”异常彻底,对这份幸福所带来“牺牲”和“代价”也有着具象化的理解。正因为这份通透,她们才更积极的去寻找专业、科学的方法来取悦自己,以此来对抗产前焦虑等诸多精神与物理上的困扰。
你看到她们在嘻嘻哈哈的“买买买”,本质上却是新世代孕妈以购物与商品筛选为媒介,渴望一站式完成孕产知识学习+解决方案输入的成熟生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