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张女士,多年不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终于成功怀孕了,一家人喜出望外,整个孕期对张女士倍加呵护,张女士索性辞去工作,居家安心保胎,生怕肚子里的宝宝有半点闪失,好不容易熬到孕足月了,经剖宫产分娩一大胖儿子。术后第2天,张女士突然发现左小腿肿胀严重,伴酸痛,医生带着张女士去做了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提示:左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当听医生说血栓还有可能脱落,随时有发生肺栓塞、猝死的风险,张女士和家人顿时吓懵了,急忙问为什么会这样?医生解释说,这与张女士年龄大、长期卧床保胎、活动少有关,听到这里,一家人追悔莫及,好在经医生积极抗凝治疗,张女士没有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下肢静脉血栓究竟为什么会那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时,下肢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者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可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最可怕的是附着于下肢静脉血管壁的血栓栓子随时会发生脱落,一旦栓子脱落,便会随血液循环流动,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发生肺栓塞,导致猝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妊娠期妇女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比同龄女性高5倍,多见于妊娠晚期之后,产褥期2周内发病最多,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怀孕之后就容易发生血栓呢?主要是因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什么样的孕产妇比较容易得下肢血栓,需要格外注意呢?
研究表明,年龄≥35岁、肥胖、静脉曲张、血栓病史、遗传性易栓症、多胎、辅助生殖、糖尿病、子痫前期、产程延长、剖宫产、早产、妊娠剧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长期卧床保胎、脱水、感染等都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既然这个病这么吓人,我们该怎样去预防它呢?
预防具体分为两个方面,非药物预防方面需要重视适当运动,不能久躺久坐,多饮水,饮食要清淡、低盐低脂,可采取按摩下肢、下肢气压治疗、穿着抗血栓梯度压力带、弹力袜、做“踩刹车”运动等物理疗法,分娩后尽早下地活动。药物预防方面,国内外均推荐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产前、产后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LMWH安全有效,不会通过胎盘屏障、不影响母乳喂养,可降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高危孕妇,我们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要考虑到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也不必慌张,遵医嘱及早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通常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