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分娩方式时,孕妈妈都希望自己能够顺产,这样不仅产后恢复快、对自身创伤小,更是对宝宝也有很大的好处。不少妈妈还说:“剖宫产需要在腰上扎麻醉,之后会腰痛”。然而,真的就像宝妈说的那样,只有剖宫产的妈妈会腰痛吗?其实真的不是,就是顺产不行药物阵痛分娩的宝妈也会存在腰痛现象,腰痛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生理性缺钙
怀孕时,准妈妈由于受孕期体内激素的影响,身体各个系统都在发生一定的改变,钙参与骨的代谢,孕妈妈的日常饮食满足不了妈妈和宝宝对钙的需要量,会导致缺钙。分娩后,宝妈身体较虚弱,需要消耗大的能量,加上母乳喂养,钙的流失严重,孕期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导致缺钙,从而会引起腰痛。
预防措施:孕期均衡合理地进食,孕中晚期补充一定量的钙片。避免体重增加过多,加重腰部的负担,造成腰肌和韧带的损伤,产后加强营养,母乳喂养的宝宝所需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亲的乳汁,因而妈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乳汁充足、营养丰富。饮食上必须注意营养全面,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宝妈可以多吃含营养丰富的肉类、蛋类、奶类、五谷、汤类、和牛奶、虾皮、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
2、生理性韧带松弛
怀孕后内分泌发生改变,为使分娩时胎儿能顺利通过产道,连接骨盆的韧带也变得松弛。加上增大的子宫对腰部增加的负担,导致骶棘韧带松弛,压迫盆腔神经、血管而引起腰疼;分娩后不会很快恢复至孕前状态,骨盆韧带在一段时间内尚处于松弛状态中,腹部肌肉也变得较软弱无力,子宫未能很快完全复位,引起腰疼。
预防措施:保证充分休息,产后24小时内,宝妈应卧床休息,然后可以在室内稍微活动,促进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尽快恢复,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适量运动,循序渐进地做一些产后恢复体操等。坐时可将枕头、坐垫一类的柔软物经常垫在腘窝下,使自己感到很舒服,以减轻腰部负荷。睡眠时最好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减少腰部负担。
3、劳累过度
产后照料宝宝,如穿衣服、换尿布、料理家务、等,因而劳累过度,很容易造成腰肌劳损而发生腰疼。
预防措施:避免经常弯腰、久站、外蹲。避免提过重或举过高的物体,整个产褥期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要走远路或跑步。合理放置宝宝常用物品,把经常使用的喂奶用具、尿布、纸尿裤、爽身粉等放置到方便、节力拿的位置。
4、哺乳姿势不对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时间长,次数多,而且喜欢低头看着宝宝吸允,容易疲劳。夜间喂奶时,宝妈为了方便,习惯固定姿势引起单侧的肌肉疲劳,导致产后腰疼的产生或恶露排出不畅引起盆腔血液淤积,诱发腰部疼痛。
预防措施:纠正不良喂奶姿势和习惯。避免常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部绕环的动作;喂奶结束后,可以在床上做腰部绕环动作,舒展舒展四肢,让身体放松。不要习惯单侧睡觉和哺乳。抱宝宝的时候,找个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躺或站,宝宝睡在身边时,可经常交换姿势。
5、缺乏运动
产后活动量少,总是躺或坐在床上休养,加之体重增加,腹部赘肉增多,增大了腰部肌肉的负荷,造成腰肌劳损而发生腰疼。
预防措施:加强腰部运动,产后两周开始,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加强腰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如做仰卧起坐动作。经常活动腰部,使腰肌得以舒展。如果感到腰部不适,可按摩、热敷、疼痛处或洗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不适感。
6、剖宫产手术后的腰疼
剖宫产时的麻醉为硬膜外麻醉,麻醉时需要在腰部穿刺,这种穿刺对腰背部肌肉、韧带有一定的损伤,引发产后腰痛,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腔出血等。
预防措施:注意休息。注意头、背部的保暖,3个月左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