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生息是人类的本能。生育,本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为繁衍后代不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生育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不孕症正在呈年轻化趋势,80、90后人群的不孕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种子问题
老百姓常讲,怀孕就好比种庄稼地一样,健康的种子、适宜的土壤、温暖的环境,才能长出好苗。
健康的种子,指的就是卵子与精子。
当卵泡发育不良或排卵出现障碍,以及男性出现少精子症、弱精、无精等情况,受孕从源头上就出现了问题。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的结果
现在,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与频繁。
尤其是孩子,“一发烧就输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治疗方式。
这些药物看似常见,但是长期滥用、乱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给身体埋下巨大的隐患。
其中最直接的伤害就是——肝肾受损。
我们都知道,许多药物都是经由肝、肾代谢的,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肾器官造成极大的损害。
中医认为,人的生殖功能的盛衰,主要与肝肾的相关功能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在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充盈,汇于冲任,下达于胞宫。
而任冲的盛衰,与肝密切相关。
肾的闭藏功能正常,则精血充盈,施泄有节,生殖力盛。
在病理上,肝的疏泄或肾的闭藏失常,都可以导致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异常,影响生殖功能。
土壤问题
上面我们讲到种子问题,那么,种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也同样重要。
它是孕育生命的主要依靠。
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以为种子提供充足的能量基础、水源以及养料。
落实到人体,也就是孕育胎儿的子宫。
良好的子宫与子宫内膜环境,是胚胎成长的必要条件。
然而,当子宫的内环境出了问题,比如宫寒,就会导致血气遇寒凝结,影响精子的运行、受精卵着床和胎儿的发育生长。
临床中一些来看诊的女性朋友,脉象多有沉、弱、细,舌苔薄白多津,这就是典型的宫寒症状。
生活中,有些女性朋友爱吃生冷寒凉食物,夏天为贪图凉快,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者在冬天着装单薄,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宫寒”。
此外,一些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体内阳气被损耗,也会导致寒邪内生,使土壤变得贫瘠,生命的种子难以着床。
中医的治疗思路
中医认为,孕育的机理是无外乎肾气旺盛,真阴充足,气血和顺,络脉通畅。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个脏器有问题,会导致其他的脏器也有问题。
所以中医的治疗思路,非常讲究全身性的调理,需要根据病因、证型,采取什么证,什么方的治疗思路,顺势利导,分型论治。
生活中的助孕建议
一、适龄生育
女性生育力受年龄影响,主要体现在“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尤其在35岁之后下降明显。
年龄越大卵子质量越差,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女性因卵子质量、卵巢功能等开始下降,体内的基因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受到影响。
那么,女性的适龄生育年龄是多少?
医学上认为,人类生育能力的高峰是21~30岁,而适龄期则是25~35岁。
二、饮食结构调整
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西化。
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转变为大量高脂、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
女孩子月经来潮的时间普遍提前了4岁。
这意味着女性身体里面雌激素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也是一些妇科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
所以必须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建议
1、减少过多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五谷为养,减少人工甜味佐料,远离咖啡因、(每天300毫克咖啡因能使怀孕能力下降27%)、烟酒等。
2、忌吃生冷和一些虚寒的食物。
作息调整
熬夜工作、玩手机是现代人的常态。
长期熬夜容易损伤阳气和阴精,使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导致内分泌紊乱,尤其对于女性,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因此,备孕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晚上最好十点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