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是育龄期男男女女都非常关心的话题。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广泛提高,「高龄」「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等话题频频见诸媒体,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生育问题的一定担忧,并进一步提高了对于科学备孕的要求。
2022 年 1 月,美国生殖医学会及生殖内分泌与不孕症学会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杂志联合发表《优化自然生育:委员会意见》,围绕「生育与年龄」、「最佳受孕期」、「同房频次」、「排卵监测」、「同房姿势」及「生活方式」等医患普遍关心的话题提出了科学指导意见。
一、生育与年龄
生育力简单来说即「造娃能力」。
一般来讲,在尝试无保护性交的最初几个月时受孕概率最大,大约 80% 的夫妇会在尝试怀孕的前 6 个月内怀孕。年纪在 20 多岁及 30 出头的女性,其相对生育率约为 40 岁以后的 2 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怀孕和活产的机会逐渐下降,而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和流产的风险将逐步增加。男性的精液参数同样会在 35 岁之后发生明显下降,但生育力在 50 岁之前通常变化不大。
不孕症是一种疾病,定义为在规律的无保护阴道性交 12 个月或更长时间后未能成功受孕。对于不孕症人群,有必要进行早期评估和治疗。并且对于 35 岁及以上的女性,若未避孕未孕 6 个月,即建议进行相关评估诊治。
二、最佳受孕期
在临床咨询时,最佳受孕期可以定义为排卵日结束前的 6 天内。
研究发现,排卵前 2 天同房的受孕率最高。对于总体育龄女性,单次同房临床妊娠率从月经第 8 天的 3.2% 增加至第 12 天的 9.4%。青年人群妊娠率相应更高,高龄人群妊娠率相应减低。
三、同房频次
人们普遍误认为,频繁射精会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事实上,研究发现对于精液质量正常的男性,即使每天射精,精子浓度和活力仍然正常。对于少精症男性,每天射精时精子浓度和活力会保持在最高水平。禁欲时间超过 10 天时,精液参数开始恶化。当然,单纯精液参数并不能准确预测生育力。
尽管研究发现在受孕期每天进行同房有助于实现最大受孕几率,但关于同房频率的具体限制可能会给夫妇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另有研究发现,受孕期每日 1 次、隔日 1 次、每 3 日 1 次的同房能够实现相近的受孕几率。
因此,对于备孕咨询夫妇,可以告知其受孕几率随同房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受孕期可以每日或隔日同房 1 次,但最佳同房频率仍然可以根据夫妇的偏好来决定。另外,比每日 1 次更频繁的同房也不会降低受孕几率。
四、排卵预测
即便是对于月经规律的女性,单纯根据月经日期推算受孕期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除了日期推算法外,其它便捷预测排卵的方法还包括宫颈粘液监测、排卵试剂盒和基础体温监测。
1、日期推算法(日历法):排卵期 n = 月经周期-黄体期(固定为 14 天),最佳受孕期为第 n-5 至第 n 天。比如月经周期为 30 天的女性,其排卵期为第 16 天,最佳受孕期为第 11 至第 16 天。
2、排卵试剂盒:较便捷的检验项目为测定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排卵通常发生于尿 LH 峰值后的 48 小时内。假阳性率约为 7%。
3、宫颈粘液(白带)监测:宫颈粘液量在排卵前 5-6 天内随着血浆雌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排卵前 2 至 3 天内达到峰值,此时的宫颈粘液润滑而清澈,在这一天同房的受孕率最高。
4、基础体温(静息体温)监测:定义为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体温,通常在早晨起床前测定。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在卵泡期内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 0.3~0.6℃。
五、同房姿势
尽管许多夫妇认为同房后仰卧一段时间有助于精子活动并防止精液泄漏,但这种观点对于改善生育并没有科学依据。亦没有证据表明同房姿势会影响生育能力和新生儿性别。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精子均可于射精后数秒内游动至宫颈管中,并在数分钟后游动至输卵管。
研究发现,输卵管的运送能力随着优势卵泡大小和催产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女性在性交和性高潮期间催产素分泌增加,但没有证据支持性高潮与生育力间存在直接关系。
六、生活方式
1、饮食
消瘦或肥胖女性的生育率降低。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饮食调节(如素食、低脂饮食、富含维生素饮食、抗氧化剂或中草药)可以提高生育能力或影响新生儿性别。
但仍然支持备孕期间应格外注重健康饮食,如更多的摄入低升糖指数食品、单不饱和脂肪(而非反式脂肪)等,并建议备孕女性服用叶酸补充剂(每天至少 400 微克)以降低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2、吸烟
吸烟对生育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明确建议备孕夫妇戒烟。
3、酒精
少量酒精摄入对生育的影响尚不明确。但大量饮酒(酒精摄入 > 20 g/d)可能不利于备孕。
妊娠后应彻底停止饮酒,因为酒精对胎儿发育存在明确不利影响。
4、咖啡因
总体而言,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适度摄入咖啡因(每天 1~2 杯咖啡或同等量的咖啡)对生育或怀孕结果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但更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可能与生育率下降和流产风险增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