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开始各种真人秀都讲家长带娃,节目里看到的明星娃也是一个比一个牛!看得牛娃太多了,身边好几个宝妈都有点着急,经常收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到底宝宝该几岁开始学英语?同时学两/三种语言,孩子会混淆吗?每天给孩子听儿歌磨耳朵,到底有用没用?这些疑问,我全部都有过。也经常会和身边的妈妈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最近咨询了一位有剑桥教师资格证的资深老师,再结合我多年的自身经验……就有了这篇文章,和英语启蒙相关的事儿,今儿咱们来好好探讨一下吧!
一、多大开始英语启蒙最合适?
真的,越早越好。
哈佛大学的脑科学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发现:
每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都超厉害,能分辨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音,但这种能力在6-12个月的时候会急速下降。
而且,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区域布罗卡区在宝宝2岁左右开始快速发育,12岁就会关闭了。
因此,建议各位家长早一点给孩子做英语启蒙,越早开始,后续就会越轻松。
二、同时学英语和母语,会不会让孩子混淆?
绝对不会!
好多家长都会有这种顾虑,担心孩子一边学英语一边学母语,会两头不讨好。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根据DartmouthCollege的LauraAnnPetitto教授的研究,从小接触两种语言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就像有两块独立的区域一样,可以自主分辨学习不同的语言,并不会造成“语言混淆”。
长远来看,同时接触两种语言,需要更多脑力,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加速作用,对学习能力、专注力、总结能力都有提高作用。
刘烨的儿子诺一从小就生活在中、法双语环境中,既是法语小绅士又是东北扛把子,还不耽误诺一小朋友英语说得贼6。只要方法得当,学习多种语言并不会有任何影响。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三、一直给宝宝磨耳朵,他为啥从来不开口说?
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朋友问,我家宝宝学习英语也有一阵了,为啥不管怎么互动,也都能听懂,可为什么就是一个英语词都不嘣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1.语言沉默期
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要经历为期大约半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但是,别看孩子不说,他们其实是在专心理解语言信息呢,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输入积累,自然就会开口了。
对此,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在沉默期强行逼迫孩子开口说话,多一点耐心和鼓励,和孩子一起走过沉默期。
很多家长会问,那沉默期会持续多久?
一般来说是在6个月到1年之间,但具体情况还是因人而异的。
2.没有使用语言的场景
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多了,从小就会学习对自己最有用的语言。
在美国,孩子们在幼儿园最先学会的句子就是:“Ihavetopee.”“我要小便了。”“It’smine!”“这是我的!”“No!”“不!”
只因为这几个句子太实用,不用,就没法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权益。
需要的语言,孩子自觉自发就会学得很好。
四、我一直给宝宝放英语儿歌,这也是启蒙了吧?
错!这样没用!
光给宝宝听,是达不到启蒙效果的,重点是要有互动。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英语儿歌当背景音乐,给孩子持续地输入英语词汇,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可以提升孩子对英语的熟悉程度,但对孩子开口说英语,并没有多大帮助。
如果爸爸妈妈的英语能力还不错,可以一个人专门和孩子说英语,另一个人说中文,多注重有效输入和场景化练习,为宝宝以后的英语输出打下基础。
有效输入:用英语儿歌、动画片做英语启蒙时,重点是“有效输入”,即让孩子理解含义,并能够自主使用。
比如学手指歌的时候,指着她的小手指说“finger”,多和她互动,确保她理解儿歌的意思。
场景化练习:给宝宝启蒙英语,最重要的是让他觉得“英语是有用的”,所以场景化练习就非常重要了。
吃水果的时候,顺便告诉她,这个是banana,那个是apple……平时孩子关注什么,就顺便说一下对应的英文,不仅可以学英语,还可以建立宝宝对实物的正确认知,一举两得!
等宝宝对字母有了更大的兴趣,会主动跟着视频手舞足蹈、模糊地哼唱,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亲子阅读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