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有一句告诫:话语是所有误会的根源。
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
一句良言,能让孩子重拾信心;一句恶语,就会让孩子陷入自卑。
虽说“爱之深,责之切”,可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成了锋利的刀子,直接伤害了孩子。
下面这4种话,伤孩子最深!请父母们不要再说了!
一、贬低人格的话
1.你怎么这么笨
2.笨蛋,没用的东西
3.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4.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父母如果习惯了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会毁了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12岁少女因为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骂,竟然跳楼自杀。
还是花一般的年纪就早早凋零,令人惋惜,更让父母反思:
父母说话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批评,一些伤人的话甚至脱口而出:
你怎么这么蠢,你真是太让我丢脸了,你完全比不上人家谁谁谁……
如果父母总对孩子使用人身攻击的词汇,习惯贬低孩子的人格,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
这样的孩子与父母的距离会很远,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严重者还会自暴自弃。
世上语言千千万,管教孩子的方法千千万,没必要总说否定孩子的话。
建议这么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正能量的引导,而非负能量的压迫。
对于孩子,我们不能只打骂,不能只否定,也不能太宠溺。
赏罚分明,实事求是,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多鼓励,多帮助,多赞许,才能培养出一个阳光、自信、积极的好孩子。
二、否定努力的话
1.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2.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3.算了,看你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4.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发生在孩童时期。
自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很容易感到弱小,无助,觉得自己不如人。
当孩子已经很努力,却一再被父母忽视,甚至否定时,会丧失最基本的自信心。
我们都希望孩子振翅高飞,却在无意中用各种话语奚落他,打击他,挫败他,没意识到已经深深伤害了孩子。
大导演姜文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可他却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自信。
“无论我取得了多好的成绩,母亲从来都不认可。
我考上中戏她不高兴,我买了房她不愿意住,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她真正肯定我。”
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一生都学不会爱自己。
建议这么做:
学会包容孩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学会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
学会肯定孩子,帮孩子树立满满自信心。
激励比指责更重要,学会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的兴趣与自信慢慢就培养出来了,自然更乐意努力。
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
三、期待过高的话
1.下次考100分,就给你买
2.玩这些东西,你能考上大学吗
3.为了爸爸妈妈,你就不能努力点
4.爸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你过得更好
父母对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期待,然而期待值太高,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孩子平时不合格,家长却要求他考100分,会给孩子巨大的压力。
如果孩子平时很努力,家长却始终不满意,会让孩子崩溃。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本身就是巨大的伤害。
看过一档亲子教育节目,一位嘉宾发出感慨:
我们有多少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名号,让孩子付出了多少,来实现所谓的梦想。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更希望能够实现父母的期待。
常常迎合父母,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牺牲了自己来成全父母。
在此过程中,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而努力,而学习,而是为了父母的期待而努力,而学习。
孩子不仅要担负很大的压力,也会不断失去自我,最终会迷失甚至崩溃。
建议这么做: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切教育都是黄金期,父母没必要急着给孩子施压。
让孩子养成正能量的心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并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才是恰当的教育。
要知道,孩子本身对自己也有期待,也有渴望完成的事情。
生活在一个被接纳的环境里,孩子会发展得更好,成长得更健康。
四、威胁恐吓的话
1.当初就不该生下你
2.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3.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4.你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要饭
威胁孩子,甚至恐吓孩子,是多少父母惯用的招数。
面对孩子的不配合,屡教不改,家长只能想到“吓孩子”这一招。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父母话语中传递出来的吓唬、要挟,都会破坏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家长以为自己的恐吓只是提醒孩子,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分辨话语真假的能力,只会信以为真。
长期发展下去,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不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主动争取。
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被重视的,才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自信乐观地探索世界。
另一方面,父母大部分的威胁都不会实现,我们不可能真的不管孩子,更不可能抛弃孩子。
于是,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我们的教育就难以施展。
建议这么做: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急着生气,先冷静下来,跟孩子说清楚后果。
家长所给出的“后果”,不能是假大空的威胁,而必须是真实的结果。
比如说孩子要看电视,如果到了规定的时间,孩子依然不愿离开,那就说“可以再看5分钟,如果你还不去学习,下次就不能看了”。
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奖励,如果孩子没做好,家长也要严格执行之前的规定,树立威信。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要仔细斟酌后才能说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就口无遮拦,纵容自己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会说话的父母,孩子基本不会差。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来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