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卓信化验中心
  • 香港检测权威机构
    香港卓信医疗集团
  • 香港卓信化验所
    周六正常出报告

儿童教育

EXPERT IN IDENTIFICATION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喜欢拖拉?教你一个好用的方法!

来源:香港卓信医疗验血中心时间:2020-01-0900852-55137325

  放寒假了!寒假时间很宝贵,除了完成必要的作业,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所以,做好时间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大部分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毫无时间感,这该怎么办呢?其实,你完全可以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协助孩子规划时间,并让他自己参与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时间规划误区,一定要避免!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喜欢拖拉?教你一个好用的方法!

  课程表式的时间规划不好

  说到时间规划,我看见过太多的家长会指导孩子画一张类似课程表那样的表格——

  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像电视节目表那样把每块时间填满:画画、算数、认字、英文……

  其中有一部分是计时制,比如:看英文动画片每天15分钟;

  还有一部分是计件制,比如:

  画画每天1张、

  计算每天20题、

  认字每天10个……

  但这其实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首先,比较无聊。

  真的,孩子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都面对同一张表,肯定会不耐烦的。

  小朋友都喜欢有变化,要不然幼儿园、小学的日程表为什么每天都不同呢?

  变化会带来新的刺激,调动孩子的新鲜感和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活力。

  死板的日程跟孩子的天性就是违背的。

  其次,缺乏整体感。

  我其实一直觉得,幼儿园、学校里的日程安排对孩子来说是“碎片化”的,孩子只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并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要做这件事,也不知道今天的事跟昨天的、明天的……有什么关联。

  这种缺乏整体感的状况,很容易导致孩子“完成任务”的心态:只要把时间表上的事情做完,就万事大吉。

  而不会再深想一层: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要达到的效果、我的目的是什么?

  同时这种碎片化的状况也会让他缺乏方向感,感知到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断片。

  如何带着孩子做时间规划?

  让我们回到这件事情的本源,想想看:透过时间规划,我们作为家长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要用一些事情“填满”孩子的空闲时间,让他看起来有事可干,而不是无所事事吗?

  二是用不断划掉“日程”来获得某种数量上的成就感吗(你看我已经做了那么多件事情)?

  以上都是常见的心态,但都属于“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却未必的情况。

  从我的角度看,带着孩子做时间规划的目标包含:

  1、建立起正确的“时间”观念

  从我们家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时间是一种资源,并且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当我们从资源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态度:资源要被投出去,投出去之后要尽可能多地产生收益。

  对时间来说,当然它会被用掉,但是用在哪里最好呢?

  我们就考虑:大部分时间用在促进自我成长;还有一部分时间用在增进幸福感上。

  用来促进自我成长很容易理解,促进幸福感是什么呢?

  比如我一直主张,要留出足够的让孩子完全自主的时间,不管他玩什么都行,不加任何限制,哪怕在大人看来无所事事,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再比如就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做点很日常、悠闲自在的事,这也是幸福感的来源。

  所以在做时间安排的时候,不要把分分秒秒都抠得死死的。

  2、确立好大方向,然后切分实现步骤

  其实这跟我们为自己做规划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对孩子来说,因为变动性特别大,设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会更现实。

  但是,阶段性目标必须集中且具体。怎么理解呢?

  集中就意味着,目标不能太多,全都是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通常我会把目标分成两类:普遍类的、个人类的。

  普遍类就是基本技能;个人类的就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来设立。

  具体就意味着,要限定好范围,还要有可验证的成果。

  比如“提升英语水平”,这个太模糊了,不是好目标;如果换成“在幼儿园大班这半年里,学会基本的自然拼读法,能读3字母单词组成的小绘本”,就具体了。

  这样家长和孩子就都有了方向,知道一段时间投入进去之后会怎样。

  当我们把时间当作资源,规划就会落实到:我把时间投到哪里、预期的收益是什么。

  在这里“资源”和“收益”都是泛概念,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这一点也是越早让孩子意识到越好。

  3、时间表有效落地有技巧

  概念和大方向有了,具体怎么落地呢?

  我前面已经说了,“课程表”式的时间规划并不好,太死板、缺少灵活度。

  作为一个长期的自由职业者,我先说说我自己是怎么安排工作的,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移植给孩子:

  把阶段性目标“翻译”成阶段性任务

  比如还是以学英语为例,学习自然拼读法就可以被转化为:一套自然拼读法教材,几套绘本。

  任务是具体的、直接可以去做的事情。

  转化完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任务集合”,里面有各种分好类的、非常具体的任务,就像积木块。

  根据个人兴趣和状态,决定要做的事情和顺序

  这种方式在学校里几乎不可行,因为无法协调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状态,所以只能采取统一课程表(但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有这样的学校: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的课程表)。

  但在家里是可行的。

  先说我自己好了,我通常手头会有至少4~6个项目并行展开,那么,每天我是把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的吗?

  这当然不可行。

  更有效率的做法是根据项目的进展阶段,以及根据我当天的兴趣和状态(这很重要),集中最优势时间处理其中的1~2项,其他的保持最低限度进展。

  对孩子来说也可以如此,而且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偏废。

  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我们一起讨论完大目标、主要任务之后,每天在家的时间安排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我们会简单交流一下:今天想做什么、想以什么样的顺序做,然后让他自由发挥。

  因为已经建立了目标和方向,不会有接受不了的偏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