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的生活比作一个打怪游戏,那有些宝宝一出生便拿到了地狱模式的难度。
35岁的于女士(化名)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期待有一个“爱的结晶”。最后去年夏末秋初“好孕”来了,一家人都很开心。但没过多久,当一家人还沉浸在迎接新生活的喜悦中时,一个“坏消息”随之而来。

于女士怀孕十周后医院检查时,B超医生发现不对劲:在宝宝的脐带附近,有一个“小袋子”突起!医生怀疑这可能是脐膨出,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膨胀出属于先天性畸形,因为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脐带周围腹壁缺损。随着胎儿越长越大,胎儿的肝脏、肠管等器官可能因为这种缺陷而暴露在外。
这个消息对于满怀期待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于女士陷入绝望,孩子是多年辛苦孕育出来的,舍不得放弃。但如果匆忙离开,又担心先天缺陷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就在家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医生给了他们一线希望:“如果只是单纯的脐膨出,没有染色体异常或严重心脏畸形等其他问题,宝宝还有希望留下来!”
随后,于女士做了详细的洋水穿刺、胎儿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明确腹中的婴儿没有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经过家人的慎重考虑,于女士终于决定要生下这个孩子。
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医院安排了多学科会诊(MDT),并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从产前开始就要进行严密的监护,胎儿要保存到足月。
为了避免感染,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观察胎儿出生时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等婴儿的生命体征稳定,经过精确剂量的麻醉后,医生为婴儿施行了脐膨出修补术。
首先是将羊膜腔一点一点切除。术中同时排除了肠道旋转、肠道狭窄等肠道先天畸形,最后腹壁缝合。
在这个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肝脏或肠道的损伤,所以需要通过手术仔细分离。如果患儿腹肌缺损较大,肝脏充血,在第一期闭合腹壁相对困难时,可分期手术。第一阶段强行关闭腹壁,容易导致腹内高压,进而导致后期肺动脉高压,危及孩子的生命。一旦形成肺动脉高压,宝宝的情况不容乐观。
不过幸运的是,宝宝腹壁缝合成功,腹部恢复平坦。术后宝宝住院,在新生儿科观察了十几天。进食量、体重等身体状况达标后,顺利出院。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膨胀出了呢?脐膨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以3: 2的比例偏爱男孩和婴儿。
而且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结构畸形,因为肚脐的皮肤没有完全生长,内脏外面只包裹着一层透明的羊膜。羊膜不是皮肤,没有保护作用,暴露在外会氧化,产生细菌和污染,非常危险。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脐膨出是如何发生的。不过,怀孕的妈妈也不用太担心。脐带膨出相对少见,每万次妊娠3.4例,每万次活产1~2例。
产前检查显示宝宝膨胀出,还要不要生?很多妈妈在孕期发现胎儿是脐膨出,对于是否要留宝宝非常纠结。对此,主任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分娩前若发现脐膨出伴有染色体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优生优育引产;伴有严重的心脏结构畸形或多发畸形,孩子预后和未来生活质量都会较差,就需要家长评估是否选择引产。
像于女士的婴儿一样,脐膨出与其他严重畸形的胎儿无关。早期做好监护,出生时及时做好脐膨出修复,后期家长密切配合随访,让大部分孩子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孕期产前筛查至关重要!在婴儿出生前,通过对婴儿的一些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尽早进行干预,可以降低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以下人员需要特别注意:
高龄孕妇(35岁或以上);
有早孕反复自然流产史;
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有各种物理或化学不良接触史;
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或其附件有异常(包括胎儿畸形、生长迟缓、羊水和胎盘异常);
家庭有遗传病史或生育过缺陷子女。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完成体检,如果于女士不是定期完成每次体检,也难以发现胎儿的问题,医生更难以提前做好预案来保障胎儿的健康。因此,千万千万不要小看产前检测啊。